怎么预防甲沟炎?得了甲沟炎怎么办?
2024-05-26 10:47:02 来源:
甲沟炎就是指甲有炎症,严重了还会溃烂流脓。疼痛难忍,而且甲沟炎不会自己愈合,需要及时的治疗。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。甲沟炎平时只要多多预防就不会找上门来。那么怎么预防甲沟炎?得了甲沟炎怎么办?我们来看一看。
1、甲沟炎怎么治疗
甲沟炎早期,可用2%的碘酒涂擦或热水浸泡患指,每日4~6次,每次15~20分钟,然后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三黄散等。2.如已有脓液形成,应切开引流。累及甲根或甲床时应部分或全部拔甲如拔甲后甲床未破坏,2~3个月指甲仍会再生。
热敷和温水浸泡可缓解疼痛和引流脓液。温水浸泡也可增加血液循环,有助于抵御感染。有时需要切开引流。引流充分,可不必用抗生素治疗。如果感染扩散可口服抗生素。如果甲沟炎由真菌引起,应进行引流并涂抹含有酮康唑、环己吡酮乙醇胺或咪康唑的霜剂和温水浸泡。严重病例,可口服抗真菌药物。
甲沟炎初起未成脓时,局部可选用鱼石脂软膏敷贴,口服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。已成脓时,除了用抗菌药,应行手术处理。需要分离拔除一部分甚至全片指甲方可彻底治疗。饮食上不要吃食辛辣食物,忌酒、烟,多饮水,多吃水果蔬菜;保持良好的心态,积极的治疗。
2、甲沟炎是怎么引起的
2.1、剪甲
趾甲剪得太短,旁边的软组织因为没有趾甲覆盖,会向上长,结果趾甲长出来后,就刺到软组织内。穿鞋:穿不合适的鞋子。如尖头皮鞋,前面太窄,会把足趾的软组织挤起来,时间一长,也会形成嵌甲。这也是甲沟炎的病因。
2.2、病菌
病菌主要是常存于皮肤表面的金黄葡萄球菌。甲沟炎的感染可发生在手或脚受各种轻伤后,如刺伤、擦伤、小切割伤、剪指甲过深、逆剥新皮倒刺等,感染真菌、身体过胖等也是甲沟炎的病因。
2.3、穿不合适的鞋子
不适合的鞋子,如尖头皮鞋,前面太窄,会把足趾的软组织挤起来,时间一长,也会形成嵌甲。
2.4、足趾曾经受过外伤
由于踢足球、碰撞、砸伤等,使足趾产生破损,影响到甲床或甲母细胞时趾甲也会出现畸形,同样是常见的甲沟炎的病因。
3、甲沟炎吃什么好
3.1、锌
在人体内,锌只要和维素C相结合,参与体内胶原蛋白合,便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,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愈合。
富含锌的食品有玉米、黄豆、萝卜、蘑菇、坚果、物肝脏、木耳、海带、海鲜、蛋、肉类、全谷类、坚类。
3.2、维素E
维素E维持物殖机能、促进伤口愈合;维素E及维素C合并使用,二者相辅相、增强作用含维素E食品谷类、绿叶蔬菜、蛋黄、坚类、肉及乳制品。
3.3、葡萄糖
糖体是人体的主要供能者,只有充足的能量才能使得伤口愈合的快。所以要多食用含葡萄糖多的食物。
3.4、蛋白质
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,减少染机含蛋白质丰富食物各种瘦肉、牛奶、蛋类等。
3.5、维素C
促使伤口愈合存于各种蔬菜、水,主要青菜、菠菜、橙、红枣、猕猴桃、柑橘柚,利于伤口愈合食物:腐乳、葱、辣椒、韭菜等,容易引发染、利于伤口愈合
4、甲沟炎的治疗偏方
1、绿茶叶、黑芝麻、细食盐各l克,加少许生理盐水混合,并捣烂如泥。皮肤常规消毒后,将上药敷于甲沟炎处,每日换药1次,连续用药2-4次,用于甲沟炎治疗,注意在敷药期间患处不可沾水。
2、黄连、大黄各等份,捡净、烘干、研末备用。临用时,以醋调匀(如儿童用,可将醋稀释使用),外敷于患处,每日清洗后更换。用于甲沟炎的治疗。
3、新鲜仙人掌50克,除刺后捣为糊状,加入食盐2克,正红花油6-8滴,调匀盛于容器中备用,当日使用,当日配制。治疗时取上述药膏适量外敷于患处,并以纱布包扎,每日早、晚各换药1次,4日为1个疗程。
4、用生洋葱可以用于甲沟炎的治疗,效果好又方便。具体方法是:每晚睡前将生洋葱捣碎敷到患处,用纱布等物将其固定好即可。可能会有刺痛感,*一次需要坚持,*一次用完症状就会减轻,两三次就能痊愈。
5、怎样预防甲沟炎
1、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,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,指甲不宜剪得过短,更不能用手拔“倒刺”。
2、防患于未然。木刺、竹刺、缝衣针、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很易刺伤甲沟的异物,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,应格外小心。
3、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,洗手后、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,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。
4、手指有微小损伤时,可涂擦2%碘酒后,用创可贴包扎,以防止发生感染。
5、甲沟炎早期可用热敷、理疗,外敷甲沟康使用,必要时服用磺胺药或抗生素。
6、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,将脓液引流出来。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。
7、如果甲下积脓,应将指甲拔去,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疗。
6、甲沟炎症状
初起时一侧甲沟发生红肿疼痛,短时间内可化脓感染,可扩散至指甲根部和对侧甲沟,形成指甲周围炎,也可扩散至甲下形成甲下脓肿。此时疼痛加剧,肿胀明显,在指甲下方可见到黄白色脓液将指甲漂起,如不及时处置可发展成脓性指头炎甚至引起指骨骨髓炎,也可变为慢性甲沟炎、经久不愈甲沟炎或甲下脓肿,因感染较表浅,故全身症状往往不明显。